糖尿病检查项目四维谈

2023-02-14

初诊与复诊糖尿病的检查项目,是综合兼顾患者的实际病情的需要结果,客观的判断标准是要满足正确诊所与精准治疗的需求。在检查项目上偷工减料,其结果是减少的治疗的精准度与效果,增加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以下简述糖尿病常用的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 血常规:诊疗各种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每次就诊必查。

2. 尿常规:诊疗各种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每次就诊必查。

3. 肝功能:诊疗各种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而且事关药物代谢过程的评估与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对于糖尿病患者还要据此考虑是否存在脂肪肝炎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问题。初诊必查,以后每季度检查一次,怀疑药物肝损害时随时检查。

4. 肾功能:诊疗各种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而且事关药物代谢过程的评估与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对于糖尿病患者还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问题。肾功能不仅包含传统的肌酐、尿素氮和尿酸3个指标,还要纳入血清胱抑素C,后者对于判断肾功能是否损伤以及其损伤的程度殊为重要。初诊必查,以后每季度检查一次,怀疑药物肾损害时随时检查。

5. 血脂:诊疗代谢性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初诊必查,伴有血脂异常者以后每季度检查一次。

6. 血糖指标:正确的检查至少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个项目。绝大多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首先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晚于餐后血糖。糖尿病人群里,有接近半数的患者表现为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只轻度升高甚或不升高。所以,单纯检查空腹血糖将会漏诊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血糖升高的程度关系不大,与血糖波动的程度关系则非常密切,波动越厉害,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概率越高,进展速度越快,程度也越严重。血糖波动的程度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差异。所以,尽管人们习惯于检查空腹血糖,其实餐后血糖更为重要;餐后血糖不仅要经常测,而且要在餐后血糖高峰时间测才更有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一个季度的平均血糖水平,反映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是治疗决策的主要参考指标。

7. 简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前至少3天以上不使用影响糖代谢药物的情况下,试验前一天晚餐清淡,禁食8小时以上;次日晨先抽空腹血,然后3分钟内以200ml水冲服75克纯葡萄糖,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各取静脉血一次;测定各时点的血葡萄浓度。这是基于目前以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程度来诊断糖代谢紊乱所建立的方法。这个方法简单方便,但是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因为相当多的患者,餐后血糖高峰在2小时之前或者之后。

8. 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过程及要求与简易葡萄糖耐量试验相似,不同的是:标准试验是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抽静脉血一次(共取7个标本),需要了解是否存在胰岛素释放延迟的情况下试验可延长至4小时甚至5小时(共取9个或11个标本)。这个试验不仅要测定各时点的血糖,还要检测胰岛素、C肽,必要时还测定其胰高糖素。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受试验者有否糖代谢异常、餐后血糖高峰的位置、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有没有胰高血糖素肿瘤的可能、在日后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程度等等,为制定糖尿病管理方案提供多方面的重要依据,甚至还可以预测糖尿病逆转与根治的可能性。

9. 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单纯检查尿白蛋白浓度,严重受尿液浓缩与稀释程度的影响,不具临床参考价值。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可以避免尿液浓缩与稀释程度的干扰。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增高,是毛细血管壁损伤的标志,强力提示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同时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初诊必查,初诊的第一季度检查3次,其中有两次比值升高者,可以诊断为白蛋白尿。伴有尿白蛋白增高者以后每季度检查一次,不增高者每半年检查一次。

10. 糖尿病自身抗体:这是诊断高血糖患者是否存在自身毁损胰岛B细胞病理生理过程的必要检查,是糖尿病临床分型必备的检查。高质量的全抗体谱定量检查一般检查一次即可,但是,相关抗体的定性检查结果不太可靠。

11. 脂联素: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是脂肪细胞是否健康的标志。现在临床诊断的所谓“2型糖尿病”,大多数患者是脂肪组织病变引起的,脂肪细胞发生病变后脂联素分泌减少。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了解脂肪病变的动态变化。

12. C反应蛋白:大多数所谓“2型糖尿病”是脂肪组织病变引起脂肪异位沉积及全身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C反应蛋白是常用的炎症指标。其它常用的炎症指标还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和降钙素原等。

13.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是卒中的高危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卒中危险度的重要指标。初诊必查,以后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

14. 血清降钙素:这是一个甲状腺髓样癌的敏感诊断指标。胰高糖素样多肽-1受体激动剂是目前“2型糖尿病”的主要降糖药。血清降钙素升高的患者禁忌使用这类药。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常规检查这个指标。

15. 眼底照相:眼底是临床医生观察小血管病变的一扇窗户。初诊必查,伴有视网膜病变者以后每季度检查一次;不伴有者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尿白蛋白增高的患者,如果眼底照相阴性,则要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检查。

16. 常规心电图检查:诊疗代谢性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初诊必查,伴有心电图异常者以后每次复诊都要复查,直到心电图正常后再改为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

17. 动态心电图:伴心律失常的患者的常规检查,其结果是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依据;心律失常治疗期间,本检查可作为观察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18. 颈动脉及心脏超声:诊疗代谢性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检查与必备检查。初诊必查,伴有血管壁粥样斑块或伴有糖尿病心脏病者以后每季度或每半年检查一次。

19. 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筛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成年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必查,以后每年筛查一次。

20. 外周神经功能检查:筛查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成年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必查,以后每年筛查一次。

21. 体脂含量与分布检测:用双能X线或电阻法测定体脂,评估体脂含量、骨骼肌存量及其分布的变化,为糖尿病精准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22. 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胰腺及骨骼骨脂肪含量:测量胰岛素靶器官的脂肪含量,精确判断脂肪异位沉积的部位与程度,其结果糖尿病精准诊疗糖尿病的重要参考指标。